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4-06 10:08 浏览量:

  一、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市卫计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卫计委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加快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在发展优质医疗资源、公立医院改革、卫技人才队伍建设、计生服务管理、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不断取得新成效。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连续三年保持全省设区市前列,丰泽、石狮荣获新一轮“国优”单位,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工作经验向全国推介。

  1、注重提速扩容,医疗资源建设有新态势。2016年,投资4.85亿元,建设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二期综合病房大楼、福医大附属二院二期等11个市政府重大医疗项目,新增床位2000张以上,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得到增强。市政府修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的实施意见》,社会资本办医热情高涨,全市民营医院94家,床位5178张。

  2、注重创新机制,公立医院改革有新突破。在医管委实质性运作、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推进分级诊疗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公立医院管委会,制定工作规程,建立会议制度,对公立医院资产、薪酬等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和监督。市直公立医院已全部实行人员招聘、编制使用备案制,完成自主招聘377人。市一院等6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8家县级医院,25家县级及以上医院对口帮扶48家乡镇卫生院,全市已组建59个医联体,覆盖92个医疗机构,为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3、注重服务基层,医疗保障水平有新提升。选择安溪县、石狮市作为我市基层综合医改试点,选择鲤城、丰泽两区作为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新农合参保率99.98%,人均政府补助标准420-450元。全市有5家全国、4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乡镇卫生院获国家级“2015-2016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累计18家);新增32家爱婴医院,占全省总数的80%;“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国家级1个、省级2个。

  4、注重改善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有新优化。2016年8月份开始,我委在市直医院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专项工作,公立医院服务环境明显改善、诊疗服务进一步规范,群众就医体验进一步提高,我市年度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居全省设区市第一。抓好内部控费管理,稳步推进药品招标采购。

  5、注重服务民生,为民实事项目有新亮点。完善全面两孩政策配套服务,面向“高龄、高危、高风险”产妇,编制统一全市再生育及再通术咨询门诊建设标准。开设医疗保健机构再生育门诊32家,再建投入使用100个爱婴哺乳室。落实关爱女孩安居、成才、致富、保障、亲情“五项工程”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资金1亿多元,帮扶计生女孩家庭37万多人(户)次。

  6、注重改革转型,计生管理服务有新发展。落实全面两孩政策,计生工作保持平稳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实行计生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办法,实行一、二孩生育服务登记。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我市有6个案例入选全国“2015-2016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成功实践案例”。

  7、注重落实责任,党的建设水平有新提高。深化党建工作创先争优,全面推行“1263”党建工作机制,市疾病中心和市急救指挥中心为全省卫计系统示范单位,委直属单位“五好”和“先进五好”支部占90%。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市卫计委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届中考评,市直卫计系统现有6家省级、5家市级青年文明号,2家国家级、5家省级、7家市级“巾帼文明岗”,1家国家级、3家省级、1家市级“三八红旗集体”。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办结行政审批件3600多件,按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99.7%,群众满意率100%,所有审批服务项目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服务标准,其中医师和护士变更注册达到“四星级”服务标准。

  8、注重统筹兼顾,各项工作有新气象。积极防御“莫兰蒂”、“鲇鱼”强台风工作,有效开展灾后卫生防疫防病、医疗救治工作。开展中心城区群体性伤害紧急医疗救援综合演练,圆满完成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近20场次的医疗卫生保障任务。派遣17名医疗队员援边援外得到积极肯定。落实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加快创建中医先进市,丰泽区通过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评估验收,建设20个基层中医馆,建设市中医院不孕不育专科等6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培养1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深入开展以“除四害”为主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洁行动工作,全市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达1.5万户,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6%,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二、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建设健康泉州的中心,紧扣深化医改和实施全面两孩两条工作主线,坚持计生基本国策,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深化改革,积极创新,突破重点,攻坚难点,努力推动我市卫生计生事业与“五个泉州”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卫生与健康服务。全市计划新增医院床位2500张。

  (一)突出三个“抓手”,推动深化医改任务落到实处

  1、突出抓项目补短板,做强优质医疗资源。一是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原则,加大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拓展、升级我市医疗资源。健全卫计系统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保障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7年,全市17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30.4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66亿元。二是争取中央专项资金。要紧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对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妇幼健康服务等方面的投向项目,积极谋划好新项目,向上对接。三是加大社会办医力度。用好用足用活社会办医优惠政策,优先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重点发展老年康复(老年护理)、妇儿、肿瘤、精神卫生等领域;引导营利性医疗机构走“专、精、特”路子,鼓励社会力量建立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诊断、消毒供应和血液净化机构。

  2、突出抓管理建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一是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落实三级医院设置总会计师聘任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实行院长年薪制、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合理核定公立医院工资总额,实行院长绩效考核。二是加强医院内部控费管理。顺应医疗保障、药械采购“三合一”新形势,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抓好药品、耗材整合采购、使用和医疗行为监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院主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医院提升管理机制。三是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探索建立学科带头人激励与评价机制,把学科骨干培养与绩效、职称评聘等挂钩,加强评价考核;创建一批市级、省级、国家级水平的临床重点专科。强化医教研结合,开展临床科研立项研究,培养临床科研型复合型人才。遴选市级医院部分优势学科与国内一流的医疗机构、科研团队,建立医疗专科联盟、高级人才培养、科研立项协作关系。建设名医传承工作站(室),培养一批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提升临床疑难急危重症会诊协作能力。

  3、突出抓基层建模式,全面深化基层综合医改。一是明确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试行)》(省委办发〔2016〕44号)。围绕基层综合医改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指导,协力推动县级基层综合医改,争取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事改革、薪酬制度、人才建设、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形成泉州特色经验与发展模式。二是合理设计“路线图”。对接省上相关指导意见,抓紧设计我市全面深化基层综合医改的“总框架”与“路线图”,出台“1+3”实施方案。即基层综合医改工作方案、分级诊疗方案、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三是突破两个重点环节。重点突破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出台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切入点,以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要重点突破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四是突出县级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设立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完善院长(主任)选拔任用和约束机制,实行目标年薪制和“双考核、双挂钩”制度。加强县级公立医院龙头建设,明确基本职责与功能定位,重点构建县域三大医疗服务平台和六大中心,实行分类管理。要持续强基层,加强县级综合医院的五大临床薄弱学科和五大核心临床专科建设。实施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推进全科医生、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五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继续争创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60%的行政村卫生所实现设施、设备“双达标”,其中建成100个行政村示范村卫生所。

  (二)抓住三个“关键”,促进人民群众共享卫生健康

  1、完善卫生人才管理机制,打造医疗人力资源良好环境。一是实施高端人才培养工程。组织实施“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高端人才培养“两个一工程”。落实人才专项资金,加快高层次、培养型、实用型卫生人才培养引进。二是创新灵活的用人机制。扩大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探索设立卫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院级领导班子成员、管理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现代医院管理人才。三是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创建学习型医院,对全市所有基层卫技人员分级开展实用型培训,为基层培养一批优秀医疗技术骨干。四是发挥经济激励杠杆作用。继续实施政府特殊岗位补贴,对市直医疗单位低年资高学历卫技人员、紧缺急需薄弱学科岗位医护人员和农村大学卫技人员进行补助。实行符合基层特点的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引导人才向基层和薄弱岗位流动。五是改革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做好高层次卫生人才服务,增强本地区对优秀卫生人才的吸引力。注重培养现有医技人员,提升专业技术素质。

    2、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满足妇幼健康发展需求。一是坚持和完善计生责任制。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意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签订计生责任书,实行计生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二是优化妇幼资源配置。着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调整与优化妇产科、儿科及医护人员的资源配置,加强妇产床位建设。三是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爱婴医院”和“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孕产妇、儿童保健和婚前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完善孕产妇、新生儿危重症转诊救治网络,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

  3、完善疾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化专防专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加强多部门信息沟通和措施联动,有效防控重点传染病。全面推行结核病综合防治服务模式。二是提升卫生应急处置水平。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配强配足卫生应急队伍,强化业务培训与演练,储备储足卫生应急物资,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三是攻坚慢性病防治。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机制,加快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四是加强卫生计生监督监测能力。完善卫计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完善以政府为主、多部门联合的综合监督模式,推进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工作,构建上下联动、群防群控的良好格局。以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审为契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执法,完善量化分级管理。五是加大公共卫生项目落实力度。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府补助标准提高至人均50元,落实6大类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和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提升三大“能力”,树立尊医重卫良好社会风气

  1、加强“智慧医疗”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一是推行“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依托市县两级综合医院影像科技术能力和质控水平,搭建区域医疗影像云平台和县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加快推进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健康数据与信息的互通、共享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作用,助推分级诊疗。二是完善卫计信息平台建设。对接共享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积极推动民营医院和行业医院接入居民健康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全市居民健康档案采集率、上传率及完整性,为分级诊疗、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三是加快建设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居民健康综合服务平台,有效利用居民健康信息系统数据库资源,改善公众对医疗信息的获得体验,提升公众就医体验。

  2、加强计生工作管理,提升转型服务能力。一是改革完善计生服务管理。全面实行一、二孩生育登记服务和再生育审批制度,加快计生便民服务信息化建设。稳定和加强基层计生工作网络,开展人口健康宣传服务,推动基层计生服务管理的转型发展。要着力建设计生幸福家庭、和谐家庭,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推进“新国优”争创活动。二是加强计生综合治理工作。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生育。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圆梦女孩志愿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两非”及非法采血鉴定胎儿性别等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加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和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三是稳定和加强基层计生网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票否决“三不变”,加强基层计生工作,做到责任、措施、投入、落实“四到位”。抓紧做好乡村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整合。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优质服务能力。一是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明确我市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推动各级医院开展与自身功能定位相适应的诊疗服务,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严格落实准入制度,持续改进医疗管理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二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就医流程再造、环境优化、信息化应用、改进服务态度、提升人文关怀、便民利民等方面,开展“提升医疗服务”专项工作。三是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市。宣传贯彻《中医药法》,开展全国中医药先进市创建工作。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基层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四是落实健康促进、爱卫、干部保健与援外援边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推进健康镇村、健康城市建设。落实控烟工作,加强以“除四害”消杀为主的环境整洁行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迎复检工作,巩固国家卫生城镇成果。加强干部保健、离退休老干部医疗服务,落实各项医疗卫生保障任务。继续做好医疗卫生援外、援疆、援藏等工作。

  (四)坚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树立卫计系统新风尚新形象

  1、开展党建创先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履行好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主体职责。深化全省卫计系统“1263”工作机制建设,组织创建示范点。做好市直机关第十二轮(2015-2016年)“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培育、宣传党建工作先进典型,扎实开展“机关党旗红,‘五个泉州’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

  2、加强党风廉洁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狠抓“两个责任”落实,坚决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加强诫勉谈话工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反弹。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我推荐 我评议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活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水平。

  4、抓好医德医风建设。贯彻执行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要深化平安医院建设,依法打击医闹行为,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树立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风气。

  5、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弘扬职业精神与新风正气,传递正能量。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介的作用,加强新闻宣传与信息报道工作。

  6、坚持高效依法行政。落实政务、党务公开制度,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行阳光作业。继续简政放权,深化推进“放管服”,创新优化服务环境,坚持“马上就办”,方便群众办事。继续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提升卫生计生审批窗口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