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固本强基 优质服务助力“强基层”
时间:2019-12-11 11:01 浏览量:

  泉州市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通过“筑巢”“强基”“引凤”“哺育”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努力解决基层“愿意接”“接得住”和群众“信得过”问题,夯实分级诊疗基础。 

  启动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来,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量和业务总收入明显提高。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总量占比为53.88% 

  筑巢: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达标” 

  只有基层的医疗“身板儿”硬起来,才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泉州市着力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服务能力“三达标”工作。 

  各级财政投入持续列重点项目补基层短板。20112015年,争取中央增投和省级建设资金,完成投资3.65亿元,加强95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20.60万平方米。2016年以来,各县(市、区)再投入4.9亿元,完成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貌大为改观,有的还建成地段医院、二级医院。 

  市政府设立“乡镇卫生院发展专项基金”,加强乡村医疗机构建设。自2011年以来,市财政每年投入700万元,按照市县12配套资金,连续9年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近2年来重点扶持40家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达标建设,近3年建成360家市级示范一体化村卫生所,首创建成300多个村级“健康自测小屋”;实现农村急救体系全覆盖,基层中医馆(区)应建尽建,基层产科床位数和分娩量均占1/4 

  强基:94个医联体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泉州市着力内引外联,通过医联体和对口帮扶等举措,主动对接、高位嫁接优质资源强基固本。目前,全市建立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医联体59个、县域医联体30个、专科医联体5个,覆盖三级医院13家、县级医院18家、基层医疗机构58家、民办机构9家。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开展石狮、永春、德化3个县(市)省级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石狮、安溪等2个国家级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推进县乡融合共享,带动乡村一体化建设。 

  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依托市第一医院筹建泉州市远程医疗中心,市区三级医院轮派专家开展远程会诊服务,响应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需求。市域胸痛中心实行24小时心血管疾病介入救治无缝对接,市级医学影像(心电)中心覆盖7个县(市、区)。 

  加大对口精准帮扶力度。市直、高校、驻军、驻泉的6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8家县级医院,25家县级及以上医院对口帮扶48家乡镇卫生院,重点帮扶人才培养和临床专科建设,帮助受援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引凤:出台多项倾斜基层人才“利好”政策 

  人才兴,则基层兴;人才强,则基层强。运用好倾斜基层的人才优化政策,优化基层服务模式,吸引医患双方至基层服务、就诊。 

  市、县财政统筹设立专项资金,委托省内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定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生,已定向培养县级本科生61人、乡镇本科39人及大专46人。实施“基层高学历卫技人才补助”和“紧缺专业政府岗位津贴”政策,每年专项3000万元以上,对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本科和大专的卫技人员,每人每月分别予以1000元、500元岗位补助,对妇产、儿科等学科医务人员按职称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元—1000元补助。 

  实施“四个一批”对策,加大招聘和培养力度,稳定和优化基层队伍。即招聘一批特岗执业医师、委托培养一批定向本科生、招聘培训一批本专科毕业生和延退返聘一批退休医生。通过招聘、委培、延退、特岗等方式,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 

  优化服务模式,推广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塑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感。 

  哺育:提升群众就医幸福感 

  市卫健委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力争把泉州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为深入开展分级诊疗夯实基础。 

  在三年左右时间内,力争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部分能力较强者达到推荐标准、甚至评审二级医院,解决基层“愿意接”“接得住”和群众“信得过”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