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用使命守护生命
时间:2023-01-06 16:56 浏览量:
疫霾之下,平安是每个人的心愿,而医务人员想的从来都不是自己,而是那一个个前来就诊的病人。TA们应战新冠高峰,每个医护人员都置身于“阳”的海洋中。谁阳?几个阳?皆是未知数……心中唯有与新冠作斗争的念头。面对这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TA们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赢得时间;TA们必须跑得更快,才能在自己没倒下之前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不忘初心,用使命守护生命



从黎明到黄昏,从夜色渐浓到晨光破晓,妇外急诊科不停歇地运转着。此次的疫情异常凶猛,工作量是原来的2.5倍,阳性病人就占了50%,超强的工作强度,超长的工作时间,妇外科急诊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坚守岗位,希望着自己明天还能平安地来上班。

一阳性病人晕倒在大厅,王莲芳护士赶紧去搀扶,呼叫医生及护士来,帮忙喂糖水,退烧药,吸氧。可谁知道她彼时也是一个疲惫不堪的阳性病人,自己发着烧上完了上夜和下夜的备班。俞海珍医生阳了,可她依然带病坚持为阳性孕产妇看诊,上完当天的班。庄敏莉医生知道科室人手紧缺也是主动留下来加班,而自己也是阳性病人。

郭得月护士顶着畏冷,肌肉酸痛,无力,想吐,高烧39.4℃坚持在岗位上,穿梭在一堆阳性孕妇群里,打针,抽血,输液,一孕妇问她是不是难受,她只是摇摇头,继续坚守岗位,让人看着心疼。

许秋霞护士早上发现自己核酸阳性,毅然坚持把当天的班上完。在症状还没好转便主动请缨,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坚持抗击病毒。这样的医务人员在妇外急诊科比比皆是。

面对激增的工作量以及病人和家属的不理解,更是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很多负担,没阳的工作人员每天坚守岗位,更是充分发扬冲锋在前、救死扶伤的初心,为群众的健康护航。同时,派来支援的医护们迅速融入,拧成一股绳,攥成一柄拳,团结奋战,永不言弃…… 

 

为阳性患儿手术

5岁的小泽(化名)有一天自己在房间玩的时候不小心从床上跌落,出现左侧肘部肿胀、疼痛,伴有左上肢不能活动,家长立即带他到当地卫生院就诊,拍x片后提示“左侧肱骨髁上骨折”,由于当地医院条件有限,无法进一步处理,几经辗转遂转诊我院。到院后,妇外急诊科医生立即查看患儿,完善手术前准备后立即收住我院外科新冠病毒阳性病区,张光磊主任医师及其团队和麻醉师沟通后,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很快为小泽安排手术,在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手术间喉罩全麻下行“左侧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手术顺利,术中C臂机摄片提示骨折断端对线对位良好。

“谢谢,拜拜!”、“辛苦啦,姐姐加油!”、“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尽管眼前十分艰难,每当听到病人和家属暖心的问候,让我们更加不忘初心,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守护好每一个病人。
用团结与协作守护重症患儿最后的防线



疫情高发期以来面对高强度工作,重症医学科已持续超负荷运转半个月,但科里各项工作始终井然有序。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紧绷一根线,战斗在疫线,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着每一个徘徊在死神边缘的生命,用责任与坚守,为重症患儿撑起了一片生命的蓝天。

深夜12点,伴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重症医学科住院总陈龙泉医生的手机再次响起,转运电话呼叫——这是今天第七趟转运了,虽然很疲惫,但他毫不犹豫地整装待发,坐上转运车,投入到下一场战斗,到基层医院将重症患儿安全转运入科后立即组织抢救,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作为“市急救指挥中心儿童分中心”,这样的转运抢救每天都要至少上演七幕。陈龙泉、林鹏翔医生作为重症医学科住院总,他们24小时轮流,不分白天黑夜负责院际危重转运、急诊抢救、急诊高峰应急、院内重症会诊等各项工作,他们堪称“铁人”虽体力几近透支,却专注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巢建新主任作为科室“主心骨”,本轮疫情以来,他未休息一天,索性搬来行军床安放在科室,以科室为家,疲惫了就在办公室“随地就寝”,带领团队坚守在战斗最前沿,在他的带领下科里各项工作——收治最危重患者、三级查房、急救会诊、规范化治疗等始终井然有序。陈志旭副主任作为科室“指挥官”,科学统筹处理人员配备、患者收治等各种抢救及管理问题,并指挥院际转运,确保转运工作有序运行。他关注着科室医护人员的身体状态和需求,对大家说“非常时期大家都比较难,但还是身体最重要,该休息就休息”,然而他自己却是像陀螺一般超负荷运转。在科室医护感染高峰期,人力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所有“阳了”的医护人员都是症状稍微缓解就迅速回到工作岗位,轻易不下火线的战士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竭尽全力护佑监护室里的患儿,将一位位患儿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

在重症医学科,阳性患儿没有家属陪护,加上保洁员阳性减员,护士工作量徒增,她们充当起了“临时妈妈”的角色,不但要处理患儿物品准备等问题,还要搞卫生、处理患儿大小便等生活起居照顾。

将一位位患儿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如此紧张而高强度的“战斗”在重症医学科几乎随时上演,但看到家属的舒心笑脸,重症医学科人都知道,一切付出终是值得的。
当新生遇到新冠,他们筑起爱的港湾



十二月中旬,在奥密克戎病毒最为肆虐的时期,很多刚出生的小宝宝也没能幸免于它的侵害。新生儿起病隐匿,病情变化快,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一直以来承担着泉州地区及周边市区高危新生儿转运、救治工作,此刻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负压病房里每天都不断有确诊患儿入院。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从医院产科出生后直接入住新生儿科,有的辗转多家医院最终来到这里,更多的则是从周边医院紧急转入。迄今为止,出院的阳宝宝121人,今天在院的阳宝宝38人。

在连轴转的紧急工作状态下,科室工作人员陆续确诊阳性,新生儿科A区护士长苏平也未能幸免,12月30日确诊阳性的她,仍坚持在岗未居家休息。同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纷纷劝说她回家休息。谁曾想,她的回答却是“我现在症状不重,还能坚持,你们要做好防护,离我远一点!”很多同事在尚未恢复的情况下主动投身科室的高负荷运转。为有效保障科室的正常运转,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他们中,有的病倒了,歇一会儿,再回来;有的正在生病,坚持着,等待轮休;有的康复了,立刻回来,互相扶持。


 

每一个新生宝宝的身后都是一个家庭沉甸甸的爱与期盼。“在这样的时期,我们不是他们的亲生父母,事实上却扮演着父母的照护角色。”新生儿科王瑞泉主任说道,照顾新生儿,每一个细节都不能落下。新生儿不会讲话,只能用哭声、呼吸、吮吸、反应能力和肢体动作来表达,面对异常娇嫩的生命,医护人员每2-3个小时就要给宝宝们换一次尿布、喂一次奶,还要做好宝宝的口腔、脐部、臀部等护理,给这些幼小的生命以母爱般的精心呵护。“临时爸爸妈妈”们也有自己的“阳”孩子,但是他们正在把时间和心力花在更多的患儿身上。

在新冠感染呈高发态势的当下,每一位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孩子感染新冠,每一位孩子感染了新冠的父母都多少有些惊慌。“病在儿身,疼在母心。孩子生病,最焦心的是父母。”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家长,医护们都会温言相待,理解家长情绪,为他们耐心讲解病情,说明诊疗流程,积极鼓励并给予安慰,一起努力让宝宝渡过难关。

在这场风雨磨砺中,面对新生儿宝宝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生儿科医护团队日夜坚守,呵护着一群最脆弱的生命,用最温暖的怀抱,为每一个新生儿筑起一道爱的港湾。
医护同心战疫为爱护航



2022年12月25日,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康复科接到院部通知:转移所有患儿至三病区,腾空病房收治新冠感染患儿!责任当前,与病毒赛跑,拼的是速度,赢得的是生命!科室立即紧锣密鼓开展筹备工作,监护仪、退热剂、镇静剂、输液器具、隔离衣、防护面屏......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及防疫物资在第一时间迅速就位。

当天夜里,康复科迎来了新冠感染患儿住院第一波高峰,收治26名患儿,其中伴有高热惊厥、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救治任务繁重而紧张。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同舟共济、群策群力,统筹协调有限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医护排班,治疗师们也协助全程帮忙护送患儿外出进行CT、磁共振、胸片、心电图等检查,全力保障患儿安全。

4岁的张宝宝入科后血氧饱和度一直波动于90%,俯卧位通气、拍背吸痰,康复专科护士给予专业的呼吸康复操指导和训练,经过两天的药物治疗及呼吸康复,宝宝的血氧饱和度值逐渐回升至96%以上;3岁的王宝宝入科后一直哭闹烦躁不安,家属也正处于新冠病毒感染后的高热期,照顾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值班护士早期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及时为患儿进行腰椎穿刺,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应用20%甘露醇......

 

科室里早已经没有了黑夜和白天的概念,只有一个原则——一切以保障患儿生命健康为前提,大家只有在孩子们病情稳定时,才会吃口饭、喝口水,坐下稍作休息,在连续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下,很多带病医护人员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病区的保洁员感染新冠病毒出现高热,医疗垃圾处理迟滞,护理人员除了采血、静滴、雾化、病情观察等基础护理和医疗保障救治外,身兼多职充当起了临时保洁员。在大部分医护人员确诊阳性的情况下,95后年轻护士董美婷、戴思思等人主动请缨坚持带病工作,高年资护士颜玉娇、黄晓云等人居家三天、还未康复即行返岗,“阳中”的我们不顾疲惫的身体,全身心投入战斗状态,给患儿及家长以战胜病魔的勇气及力量!

一周来,康复科的医护人员一直在与时间赛跑着,很多医生护士“正阳着”或刚刚阳康,依旧尽心尽力救治患儿,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守护生命的诺言从未间断。
用坚守和责任诠释着医者仁心



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新冠感染的患儿逐步增多。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普内科在院领导和院部防控办的统筹部署和指导下,在短时间内改成为了新冠病房,不久48张床位已经住满了新冠阳性患儿。

 



普内科医护人员作为最前沿防线,他们始终坚守一线不退缩,随着被感染工作人员持续增加,因症状较重居家隔离治疗,科室减员严重,连日来始终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而多位轻症感染的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奋力坚守。

科室护士减员严重,仍坚守在一线的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护理工作,她们经常加班到深夜才回家。看着她们疲惫而忙碌的身影,让人深受触动。

2023年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妇儿人将齐心协力应战“高峰”,不忘医者初心,不忘职业使命,守护好百姓的健康大门。冬将尽,春可期,相信等待凛冬散尽,春暖花开,一定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

TA们也是血肉之躯
也曾累到不想动弹
也有濒临崩溃的时刻
只因自己是守护者
只因心中满是职责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
惟其坚守,更彰初心
感谢你们用坚守和责任
守护着群众的健康大门

来源: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