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加大统筹创新工作力度——我市卫计系统推进医改取得新突破
来源 :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时间:2016-03-01 10:19 浏览量:

  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深化医改工作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医改工作总体运行平稳,取得了初步成效。2014年12月12日起,全市39家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和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实现了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市本级和7个县(市)被列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石狮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省委书记尤权等领导的批示肯定,晋江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被省卫计委在全省转发推广。全市有“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国家级示范点3家、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去年,全省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一、抓好组织统筹,加大对优化资源配置投入力度。一是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市委、市政府出台《泉州市深化医改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动员部署医改工作,建立“一把手主抓、三医联动”领导体制,建立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钩联系各县(市、区)制度,加强协调指导、推动落实深化医改各项工作。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从2015年到2020年,市级财政在确保提高“两个比重”的基础上,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投入市级公立医院,同时妥善处理公立医院债务。“十二五”以来,全市完成医疗卫生机构投资33.44亿元,新改扩建业务用房56.78万㎡,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31789张,其中新增床位11376张。三是投用一批优质医疗资源。市第一医院城东新院、市中医联合医院、福医大附二院东海新院、市第三医院新院、市传染病院等中心城区医院建成启用。洛江、泉港、丰泽、安溪、德化等县级医院新院和南安、惠安、安溪等3家中医院已建成投用,永春县医院新院已整体搬迁。

  二、改革人事制度,探索创新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引入公立医院管理新机制。市县两级都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逐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行院长聘任制,石狮、晋江、惠安、永春、台商投资区等县级医院院长都从泉州市属医院选聘,泉港面向全省公开招聘院长,石狮实行院长组阁制和年薪制。二是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扩大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简化医技人员招聘程序。职称聘任实行备案制,适当提高公立医院高级职称岗位结构比例;对市属公立医院博士学历、县级公立医院硕士学历以上并取得高级专技任职资格的卫技人员,聘任高级职称的职数实行统筹单列管理。探索公立医院院长和医生(技师、药师)年薪制,建立体现公立医院医技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薪酬制度。三是实行“四个一批”政策。实行“委培一批”、“特岗一批”、“延退一批”、“招聘一批”的“四个一批”政策,其中委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80人,选派特岗执业医师43名,延退和返聘中高级医师91人,招聘临床医生412人,解决了基层医疗单位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突出医改重点,全面实施药品和耗材零差率政策。2014年12月,全省率先实现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全覆盖。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财政补偿、医保报销“三合一”改革。按照“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调整优化市、县公立医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从我市药品批发企业中遴选出10家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提高药品配送集中度。出台《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实施方案》,下达年度控费指标,落实责任,有效控制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药品收入所占比有所降低、群众医药费用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我市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同比减少8.05%;药占比同比下降了5.54%。

  四、推进社会办医,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建设。一是加快推进社会力量多元办医。用足用好各级出台的扶持社会办医的优惠政策,推动我市社会资本办医取得新突破。全市现有民营医院94家,床位5178张,居全省首位;社会办医项目投建共10个,总投资达50亿,预计新增医院床位4000张。2015年12月,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在台商投资区建设颐和三甲综合医院已奠基,规划建设3000张床位,总投资5亿美元;一期投资3亿美元,建设1200-1500张床位,力争两年内建成。我市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做法,在2015年省委、省政府“拉练”检查中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推出预约诊疗、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等10项40条惠民便民等措施,开展“红包”专项治理,实施“提升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三年行动”。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9个、省级重点专科24个。2015年,全市共有64个科研项目获得省、市科研立项,市本级扶持建设1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五、转变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分级诊疗。一是深化帮扶协作。推动不同类别、层级的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或托管关系,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利双赢”的帮扶协作机制,调动双方积极性。发挥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报销比例的经济杠杆作用,通过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实行差异化的收费和医保报销标准,引导群众分级就诊。二是提升市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城市三级医院与省内外一流医疗机构、科研团队合作,打造高水平医院。整合医疗资源,构建高水平医院、延续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互衔接的分级诊疗体系。三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能力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设施。2011年至今,共完成投资3.65亿元,加强95所边远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业务用房20.60万平方米。全市126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和省级设备装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行政村卫生所100%覆盖,村卫生所村医配置率达100%。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加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培养,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技能。

  六、坚持立足基本,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一是新农合持续提标扩面。2015年全市新农合参合人员达564.65万人,参合率99.98%,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470-510元,县域内政策补偿比80.43%;2016年已确定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530-600元(晋江560元、石狮600元)。新农合住院补偿封顶线10-20万元(不含大病补充补偿),乡级、县级、县级以上住院补偿比例分别达到95%、80%、60%左右;特殊门诊病种数达20-30种,普通门诊(乡镇和村级)补偿比例达50-70%左右。继续开展22类重大疾病保障工作,补偿比达70-90%,封顶线20万元。二是改革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对全市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深化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10个县(市、区)新农合单病种付费改革病种数达22-40种,补偿比70-9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