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 民生为大 ——2024年泉州医疗卫生领域成绩亮眼
时间:2024-12-31 09:55 浏览量: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专家在福医二院神经内科老年一体化门诊坐诊

泉州在第三届全国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大赛中获6项一等奖

正骨医院北峰院区于2024年7月10日试开诊(正骨医院 供图)

上海六院累计派出专家555人次来晋江,带动开展159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16项国内领先技术落地福建,填补省内技术空白。(苏丽远 摄)

2024年,泉州的健康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国家卫健委在泉州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专题新闻发布会,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介绍泉州医改经验做法;

泉州市卫健委多项工作受省卫健委领导、市领导批示肯定,就中医药等工作8次在全省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

赢得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并获奖补1亿元(市委、市政府给予市卫健委记集体三等功);

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授予的“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卫健行政单位);

被国家卫健委办公厅等单位授予“公立医院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考核得分在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列第6名);

新增1家三甲综合医院,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差异化探索实践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多总院”“双总院”模式及“中医联盟——共享药房”服务获上级肯定;

在全省基公卫服务项目实施效果监测中位居各设区市第一位;

连续两年在全市绩效考评中获评“优秀”等次;

在第三届全国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大赛中获6项一等奖,在全省消毒技能竞赛、预防接种竞赛中均荣获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

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泉州市千方百计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缩影,更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价值取向,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大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卫生健康需求,让全市人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文 市卫健委/供图(除署名外)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

全省首创出台《市直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质量评价标准(试行)》

泉州市卫健委在全省首创出台《泉州市直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质量评价标准(试行)》,为检验医院党的建设工作水平提供评价依据。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市直卫健系统各党委(总支、支部)举办专题学习交流研讨344次、党课99场次、警示教育61场次。

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全市完成自查自纠59681人,累计给予1775人警示教育、提醒谈话或诫勉谈话。

推进“党建争先工程”,策划形成《坚持党建引领 健全四项机制 打造“泉享托”普惠托育服务品牌》党建项目并抓好实施,成功列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党建重点项目。认真组织2个案例获评全市体制机制创新百优案例。

抓好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下发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公立医院货币资金管理的通知等。抓好安全生产执法领域工作,配合市委巡察组做好专项巡察工作,坚持边巡边改、立行立改,针对反馈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94条,制定完善制度30项。被市政府授予“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完成年度消防安全目标责任制优秀单位”称号。

加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海丝中医药中心落地泉州

抓点促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再加速。

促成福建中医药大学海丝中医药中心落地泉州,柔性引进福建中医药大学5个名医工作室。推动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平移输出医院的品牌、技术、管理等,上海六院累计派出专家555人次来晋江,带动开展159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16项国内领先技术落地福建,填补省内技术空白。

福医大附二院获批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眼科中心派出专家47人次来泉。推进市第一医院与上海九院医疗技术协作,6个重点合作科室受益患者人次同比大幅增长。

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分专业完善48个市级质控中心、114个县级质控中心。推进医疗机构药事管理,205家应监测医疗机构均完成监测数据采集报送。全市新增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4个、中药质量提升项目1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家,建设市级临床学科专家名医传承工作室22个、“杏林骨干工作室”8个。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标全覆盖

8家县(市、区)综合医院均对接引入上级优质资源、获国家“千县工程”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均已建成卒中、胸痛、呼吸诊疗中心,达到国家卫健委《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服务能力评价标准》推荐标准。建成18个省级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居全省前列。

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完成21家薄弱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16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实现全覆盖。建设15家基层精品中医馆,9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建立家庭病床202张。贯彻从严从实要求,对2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巡查。

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升50个村卫生所(室)服务能力。对全市在岗乡村医生实施高学历和执业资格补助,推进乡村医生投保医疗责任险。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14名编制内大学生乡村医生到村卫生所(室)工作。新确定“党建+”邻里中心卫生健康服务站点示范点2家、五星级站点16家,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卫生健康服务站点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医疗专家巡诊坐诊服务9万多人次,下沉专家4000多人次。

提质卫生健康治理效能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覆盖所有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

泉州成为全国深化医改典型地区之一,国家卫健委在泉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专题新闻发布会,泉州市重点介绍卫健人才队伍建设、“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等经验做法。实施省级医改“一市一优”“一县一特”专项改革试点。

1—10月,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达到36.49%,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占比达到79.29%,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6.72天。县域综合医改稳步推进,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县域内就诊率明显提升,部分医改重点指标保持在全省前列。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覆盖所有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实行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目标年薪制和年度绩效考核制。全市医疗服务性收入、药品耗材收入、检查化验收入比例接近37∶36∶27,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改革,跟进国家和省组织的药品、医用耗材集采,品种分别扩大至637种、49种,实施511个按病种收付费改革,实现符合条件的二级医疗机构DRG付费全覆盖。

优化审批服务。针对一些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因不具备房屋产权证办不了卫生许可证面临关停的困境,实施“老企老办法、新企新办法”,惠及企业120家,涉及产值近100亿元,助力我市创建“卫生用品产业之都”。优化升级“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多证联办服务,今年以来通过邮政快递送达“出生医学证明”3298份。市卫健委行政审批服务窗口被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评为2024年第一季度优质服务窗口。

加强人才引育和科教管理。组织实施“公开招聘一批”,积极引聘卫技专业人员,深耕人才“港湾计划”,落实“涌泉”行动和青年人才“新八条”政策,全面实施卫技引培行动。截至11月底,全市有卫健领域市级高层次人才2721人,与2023年相比增加308人,新增认定833人,在市级高层次人才中占比达14.7%。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常态化监督指导工作机制,建设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骨干人员培训基地。64个卫健项目、7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获市科技计划立项。市第一医院与福师大共建医教融合实验室。市卫健委主办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沟通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筑牢公共卫生健康防线

“双剑”合璧共谋疾控监督事业融合发展新篇章

整合重组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与卫生健康监督机构。

印发实施《泉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调整市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各级医疗应急队伍开展演练89场次、参演3421人次,开展应急培训115场、参训6875人次。全面部署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项目,有序有力科学处置各类突发传染病疫情,积极推进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高效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和查漏补种,各苗各剂次接种率均达90%以上。建成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现场,上线运行全省首张电子预防接种证,全市累计申领15万张。各县(市、区)均建成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市疾控中心在全省食品安全风险机构质量考核中蝉联第一。全市二级以上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HIS系统网络直报全覆盖。

全市首个“青少年网络成瘾门诊”正式开诊,市第一医院感染楼落成。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全市各类型被监督单位数居全省首位。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完成监督抽查2773家,监督完成率、完结率均为100%。2件行政执法处罚卷宗被省上评为优秀案例,1件获评市直执法部门行政处罚优秀案卷。

开展职业病防治“三项行动”,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完成率达94.6%,继续推动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我市推荐的6件作品获评全国第三届职业健康传播作品优秀作品,2家企业获评全国第三批健康企业优秀案例。参加全省健康福建行动知行大赛获家庭专场比赛二等奖。

扩容医疗卫生资源总量

省市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81亿元

经过四年多的建设,泉州市正骨医院北峰院区于7月10日试运行开诊。随着北峰院区的启用,正骨医院形成“一院三区”(即中山路院区、刺桐院区、北峰院区)发展构架和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泉州乃至周边省市群众的就诊需求。

2024年1—11月,21个省市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8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5.94%。除了正骨医院北峰院区,福医大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新建住院大楼、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提升改造项目也建成投用,泉州昌财医院试运营,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应急基地暨疾控中心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

全市卫健系统谋划2024年特别国债项目26个,新增专项债券项目19个,累计获建设资金8.01亿元。全市4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全省统一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1—11月,已上传省平台检查报告355.87万份,检验报告1214.31万份。

完成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和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就医适配性改造。开发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应用项目,为群众提供居民健康档案调阅和多人群智能健康提醒功能。完成市属医疗机构网站、微信公众号IPV6改造。在获评2023年度泉州市十佳大数据应用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打造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云上妇幼”和5G信息化远程医疗急救平台,荣获2024年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福建区域决赛一等奖。建设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项目,每季度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和专项检查,有力保障全市卫健行业网络信息安全。

组队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卫健行业网络安全技能大赛,获“团队优胜奖”和“杰出领队奖”。

优化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一次挂号管三天”惠及30.89万人次

“我是一个老病号了,以前检查结果有时当天出不来,第二天复诊还要重新挂号,实在是不方便。”林先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经常要到医院复诊拿药。他说,现在“一次挂号管三天”,不仅节省了挂号费,还省去了排队挂号的麻烦,真是一项便民的好措施。

9月2日起,我市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全面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举措。截至目前,全市122家医疗机构实施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服务,受益人次30.89万,减免费用617余万元;176家医疗机构实施预缴金当日退返,累计退还116.12万人次、退款2.25亿元。

这是市卫健委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一个缩影。除了“一次挂号管三天”以外,我市先后开展“先诊疗后付费”试点,“无陪护”病房试点累计服务患者4762人次。在全市推行门诊综合“一站式”服务、重症医学科远程探视等10多项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举措。

市卫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纪委监委部署要求,压实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群腐”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瞄定公立医院(含基层卫生院、所)医疗设备、医用耗材、药品采购混乱及日常诊疗不规范突出问题、肿瘤基因检测不规范问题、个体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专项审计发现问题等重点专项,强化重点调度,持续推进整改,建立和完善制度565项。

刷新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供给

“泉享托”获中央财政奖补1亿元

完成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42.58万人、推动各地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婚检便民服务点……市卫健委瞄准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需求,从供给侧发力,构建安全、有效、连续、便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工作,完成筛查42.58万人;2024年3—5月,为38074名适龄女性提供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第二剂接种服务。

推动各地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婚检便民服务点,各县(市、区)均已开展婚登、婚孕检“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向省上争取到3个妇幼保健机构“中医馆”和4个儿童“孤独症”门诊试点项目,共投入资金700万元。

做好产前筛查诊断等妇幼健康公卫服务项目工作,细化落实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测评满意达96.67%。市卫健委牵头申报的“泉享托”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在全国竞争性评审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15个示范项目之一,获中央财政奖补1亿元,为近年来我市卫健领域向上争取的单项金额最大的项目。

成立市家庭发展事务中心、市托育卫生保健指导中心、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并以此为依托举办了婴幼儿照护服务、托育卫生保健等15期培训班,受训人员1894名,多措并举推动托育机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组织全市托育服务职业技能竞赛并遴选人员参加首届全省托育服务职业技能竞赛,获育婴员(职工组)团体一等奖、优秀组织奖。

联合泉州市委政法委等部门,成立全省首个党委政法委“司法救助心理疏导中心”——泉州“向日葵”司法救助心理疏导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相关人员开展心理救助,切实承担公益性社会责任。

人民是出卷人,时代是阅卷人。未来,泉州卫健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擦亮城市“健康底色”,提亮百姓“幸福成色”,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努力绘就“健康中国”美好蓝图的泉州画卷。

来源:泉州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