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时间:2023-02-13 11:24 浏览量:

  2022年,市卫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聚焦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所需所盼,着力补短板、扬优势、固根基、求创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助推“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发展和品质泉州建设。获评全省“七普”先进单位、“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优秀单位”,荣获市直机关体制机制创新案例二等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项目入选国家卫健委典型案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得到全省推广,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救治全省率先“清零”获省通报肯定。

  一、攻坚克难、持续奋战,疫情防控底线守好筑牢

  1.快速打赢多场疫情歼灭战。在市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领导下,建立和运行流调溯源“1141”、初筛阳性联动处置“十快”、追阳闭环管理、分级分类救治、核酸检测分析调度等工作机制。在转段前,全市累计治愈出院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4362例,实现“零死亡”。 “0313”、“0817”疫情分别用25天、3天实现社会面清零,累计判定密接131513人,疫情得到快速处置。

  2.精准完善多项工作机制。组织修订完善《泉州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第6版)》,建立和完善卫健系统疫情处置机制并保持激活状态,强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完善“三公一大”融合协同,实行24小时信息报告、日研判制度、日会商调度制度,完善医疗机构医疗物资准备、储备和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开展“复盘”分析、全员及专项培训,成立13个挂钩指导组常态化工作督导,主动为上级提供分析决策,推动落实四方责任。

  3.有力推进多方面能力建设。组建市县两级“四类”流调溯源队伍,其中专家队13支136人、骨干队172支609人、备勤队222支1367人、预备队115支1336人。全市64家核酸检测实验室,本级具体开展三代基因测序能力,日最大检测能力提高到80万管。推动各地储备隔离场所,最多时储备5.7万间,完善梯次使用、统筹调度、规范管理工作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第三方补充”的消毒指导评价暨常规工作队伍。

  4.多措并举实现信息化赋能。在省内率先建成并用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监测信息系统,有力推进省一体化平台应用。“福建泉州5G智能化方舱医院项目”获工信部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医疗健康专题赛二等奖和最佳社会效益奖。建设上线“泉战疫”新冠便民综合服务平台,设置发热门诊导航、在线问诊等八个功能模块,向市民群众提供“一站式”问诊、购药、求助等抗疫服务。

  5.倒排工期建设诊疗资源。“新十条”优化措施后,52家二级及以上暨167家基层医疗机构均设置发热门诊或诊室。截止12月底,市县两级定点救治医院设置床位7044张,新改扩建15家亚定点医院,改造床位9607张。31家医院设置重症床位2075张,超额完成省上下达建设任务,配置有创呼吸机784台、无创呼吸机386台、高流量氧疗仪615台、监护仪3148台、CRRT46台、ECMO9台。投入500多万元实施急救指挥中心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提升项目。

  6实行分级分类分流救治机制。综合考虑无症状感染者、轻型、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等,原则上重型、危重型、普通型病例集中收治在综合救治能力强、重症监护救治设备齐全的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由省级救治团队成建制管理;轻型、无症状感染者集中收治在方舱医院;复阳人员收治在市传染病院。发挥国家、省等专家作用,推行“交班—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日会商工作机制,国家级专家主持,省、市专家(呼吸、重症医学、儿科、中医等)联合会诊,全部阳性感染治愈出院。

  7.用心用情服务重点人群。建立分级分类、分片包干服务机制,全市163个乡镇(街道)、2505个村(社区)均建立独立的分级平台界面,落实“网格化+家签团队+三保服务”,并做细养老服务等机构防控工作。全市逾88万人纳入新冠重点人群系统接受动态、分级管理服务。17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3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定期了解辖区服务对象健康状况并提供咨询和随访管理。开发“泉州清新方”中药方剂向基层配送。

  8.持续攻坚提高免疫接种率。开放160个固定和86个临时接种点,并组织417支流动新冠疫苗接种小分队,开展网格化摸查暨“五动员”行动,全市60岁以上人群累计接种306.73万人次。80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率达92.79%,全程接种率97.8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100.00%;60-79岁人群全程接种率达99.55%,第一剂加强免疫接种率达97.38%。80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率居全省第一。

  9.强化宣传凝聚全社会抗疫合力。组织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健康提醒”及图文声像等多种宣传材料,参与26场新闻发布会。做好大众风险沟通,凝聚全社会抗疫合力。派出卫技人员人次支援上海、重庆、福州、厦门等地抗疫逾1500人次,社区防控专家5人次参加外省外市社区防控指导督导,支援福州等地核酸检测能力70多万管,返聘182名退休医务人员投身救治工作。

  二、锐意进取、以点促面,改革创新工作亮点纷呈

  1.深化区域医疗中心体制机制改革。落实落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启动运行,初步实现输出医院的品牌、技术、管理平移。出台高水平医疗专家来泉诊察费标准,支持多家市县级公立医院与国内高水平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泉州正骨医院管理体系升格市级管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福医大附二院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4亿元,开展93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其中16项国内领先技术落地,填补省内技术空白10多项。

  2.推动医疗集团增强同质辐射效应。全面引用集团成员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结果,完善集团影像、远程心电、消毒供应、医学检验、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等信息系统,基本实现数据共享互用,畅通集团内部患者双向流动机制;通过优化医疗集团医疗资源、发挥集约优势,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同质辐射。指导成员单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4项。“两个平台”门诊上转7264人次、下转3924人次,住院上转9538人次、下转3984人次;医学影像中心等“五大中心”开展服务66710例次。

  3.推进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建设。推进按全市常住人口万分之1.5比例分层级核定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市一院城东院区感染楼、市疾控中心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已申报纳入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计划(2022—2024)。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健康管理为切入点,推进医共体医防融合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连续服务。   

  4.协调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推动药品耗材采购领域、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管理工作,新增9个医疗服务项目。扩大按病种收付费的病种数量和覆盖面,新增第六批病种45个。市第一医院等4家省DRG收付费改革试点医院正式实施DRG收付费,28家医疗机构实行DRG付费。

  5.加强医改成果评价推介。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泉州市第一医院、晋江市医院列为省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组织对9个县(市、区)、26家县级公立医院开展医改重点工作调研指导。2022年全市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34.86%)、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占比(70.39%)等医改重点指标运行更加趋优或保持全省前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总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安溪县)等医改做法经验在全省相关医改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

  6.强化网络技术应用。市第一医院通过国家互联互通4级现场评审。首批开通账号的37家医疗机构已全部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减少群众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推进远程会诊视频系统的建设和运用。

  7.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出台《泉州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可参考人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薪酬水平。二是制定医疗卫生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全市招聘到岗卫技人员2744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95人。三是持续实施“公开招聘一批”基层医学人才项目,全市乡镇卫生院招聘到岗编制内卫技人员222人,发放基层高学历卫技人才补助资金530.13万元和“公开招聘一批”专项补助307万元。四是高层次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新增泉州市高层次人才387人,柔性引进市级专家团队6个、客座专家12名,申报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新增名医工作室35家。五是推进科研和规培能力提升。遴选推荐科研项目93个,获立项56项,支助资金254.5万元。推进全科医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98名全科医生师资参加省级培训,市培训基地助理全科在培学员30人、全科转岗培训57人,住院医师规范化507人。

  8.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开展常态化“主任走流程”专项活动,加大“三减一提升”工作力度,共压缩承诺时限54个工作日,缩短事项占比93.5%;调整后即办事项64项,即办率66.67%。全年执行“依申请权责清单”共办理2537件,其中:行政许可1813件,公共服务85件,行政确认6件,其他行政权力633件。推广应用“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工作,已有929人申请办理。

  三、补短强弱、厚植优势,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

  1.打造医疗资源高峰。一是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初步实效。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建立4个名医工作室,新增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福医大附二院新增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专科入选首批国家卫健委外科基础技能提升项目省级培训基地。泉州市人民政府与上海九院签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意向书。二是持续“嫁接”优质医疗资源。市光前医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市儿童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建立技术协作中心,市第三医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共建“泉州市心理咨询中心”,深化市第一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合作内涵。突出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快建设2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临床学科亚专业、13个市专病团队、14个专科专病中心。

  2.推动卫生重点项目建设。泉州市妇产医院、正骨医院北峰院区、福建昌财医院等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13亿元,推进泉州颐和三甲医院、泉州宝璋肿瘤医院等一批社会办医项目建设。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获批中央投资1.5亿元,福医大附二院东海院区新建住院楼项目获批1亿元。新增医疗床位约1200张。

  3.完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成第一医院疑难重症远程会诊中心,开展多学科会诊96场。10家医疗机构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县域覆盖率达100%,建成99个胸痛救治单元,数量居全省前列。建成14家卒中中心,建成27家卒中门诊,培训41场次,基层危急重症早期识别能力有所提升。全省首家制备并供应临床浓缩血小板,全市无偿献血57521人次、完成率108.2%。参与处置泉港联合石化公司疑似中毒事件等突发事件30多起。

  4.全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建设完成12家基层示范中医馆。新增国家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名,新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建设完成4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

  四、优化布局、固本强基,县域医疗卫生基础不断夯实

  1.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突出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新增8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临床学科亚专业、13个市专病团队、14个专科专病中心。加快建设18个省级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Ⅲ、Ⅳ手术占比达77%,帮扶基层医疗机构126家, 8家县级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进入国家“千县工程”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县域医疗资源共享的“六大中心”运用更深入,县域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供应和远程会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86.7%、96.5%、88.1%%、79.7%、88.1%。

  2.提标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是推广“院府合作”帮扶模式。推进泉州市中医院与鲤城区、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与丰泽区建立帮扶关系。全市1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合作共建和专科帮扶机制。二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连续4年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138家服务能力达到“国标”基本标准,其中34家达到“推荐标准”,居全省首位。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新增“社区医院”6家,累计建成“社区医院”8家。

  3.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质性运作。在省内率先推行县域医共体“六个一体化”30条清单,7个县域均达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国家评判标准,7家牵头机构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8家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均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县域医疗资源共享的“六大中心”运用更深入,县域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供应和远程会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86.7%、96.5%、88.1%%、79.7%、88.1%。健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打包基金共管、绩效考核、规范使用和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付费机制。

  五、预防为主、多措并举,健康泉州建设均衡推进

  1.疾病预防控制持续强化。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20910例,平均发病率238.09/10万,死亡率为0.68/10万。艾滋病治疗覆盖率达91.6%,开展高危行为干预28029人次。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治疗成功率94.0%。各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新验收通过11家数字化接种门诊,全市接种单位数字化门诊建设率为59.41%;维持无“脊灰”状态,无麻疹、白喉、乙脑病例。对5种性病病例开展哨点监测,全市共发放电子干预包80000多人次,取得良好干预效果。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死因监测、恶性肿瘤发病登记报告等工作。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治疗管理工作。

  2.卫生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制定全市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病媒生物监测、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并抓好执行。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实施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样品合格率为99.1%,全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数量扩大到201家,市、县、乡三级立体监测网络基本建立。有序开展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3.职业病防治进一步加强。完成职业健康检查指标常规监测体检个案信息采集、审核101724例;重点职业病主动监测完成率为103.10%;第二产业重点职业人员健康素养调查完成率119.09%、第三产业重点职业人员健康素养调查完成率119.82%;强化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力度,予以警告15家、责令停止作业1家,行政罚款51万元。建成尘肺病康复站3个、康复点2个。组织参加“福建共益杯”职业健康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和2项个人三等奖。

  4.监督执法职责规范履行。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认真开展国家“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对医疗美容、健康体检、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等医疗服务乱象坚决予以打击。强化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对城镇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建立底档,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检查。全年共出动监督执法3219人次,监督检查指导各类场所7967家次,督促整改问题957条,立案查处23起。

  5.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新成效。泉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标化后为22.63%,达到健康中国建设年度目标要求。8个卫生乡镇、82个卫生村、26个卫生社区获得省级确认命名。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党政机关,市行政服务中心等市直机关建成泉州市健康机关样板。

  6.拓展医疗保健内涵。增设市行政中心保健门诊和治未病保健中心,建设24小时保健应急药房,每周定期开展保健巡诊和送医送药。做好节气养生和保健短信推送,组织专家研制季节保健茶饮。遴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专科,组建保健专家库,推行保健、门诊、住院全链条便捷服务。扎实推进高层次人才和离退休老干部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做好重要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做好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晋江经验”20周年纪念活动、全省主题“福”文化、市“两会”会议等重要活动会议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7.安全生产、反恐防范、信访维稳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动各医疗卫生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档案标准化、消防设施标识化、宣传培训常态化、预案演练正规化、隐患查改规范化、考核奖惩制度化,全市卫健系统完成标准化246家。强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监督指导,组建2个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基地,完成第1批二级骨干人员培训。严格考试疫情防控和考务管理,举办6场考试,约3万余人次。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115件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件全部按时办理,满意率100%。信访工作财务管理、机关效能、老干工作、精神文明按要求有序开展,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普法责任制和普法宣传教育。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

  六、主动作为、整合资源,重点人群服务做实做优

  1.老龄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创建医养结合机构19家,医疗机构主动签约医养合作639对。培育泉州市第一医院、晋江市医院、惠安县中医院等一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示范单位,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67.56%,三级中医院设置康复科的比例达100%。

  2.妇幼健康服务不断提质增效。全市共为64663名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完成率达101.59%,位居全省前列。扎实做好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省级公卫项目,乳腺癌检查、宫颈癌筛查的完成率均为100%。支持12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洛江、丰泽、德化等3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均已搬迁至新院区。有序推进全面三孩配套政策落地,建设46家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单位,新增普惠性托位3000个,托育工作位居全省第二名;落实计生奖扶政策惠及219801人;同期实施关爱女孩“五项工程”,共帮扶268683户(次)。

  3.强化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至人均84元,共筹集71057.78万元。全市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378.93万人、签约服务覆盖率42.9%;重点人群签约服务240.9万人、签约服务覆盖率79.1%。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超过省下达年度指标要求。建立防止因病返贫机制,落实拓展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向衔接工作,181个脱贫村保持“五有”实现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医保即时结算服务全覆盖。

  七、压实责任,学用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1.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铸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和中心组理论学习,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开展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开展8场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引导党员干部在学深悟透、细照笃行上下功夫作表率,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年来,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15次、党员干部学习篇目近100篇,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扛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担当。

  2.以争先创优助推党的工作全面发展。一是组织建设有新成效。加强市属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和专职纪委书记干部调配,“一院一策”调优配强市直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共调配班子成员14名,其中提拔使用11名,完成直属党支部换届4个。二是党员队伍建设有新进展。重点动员高级知识分子、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入党,共发展新党员36人,储备一批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三是党建争先工程有突破。获全市特色党建项目展评三等奖2项,市直机关体育健身比赛乒乓球团体一等奖、健美操团体二等奖,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3.以严的主基调铸牢廉政防线。一是开展“勇当主力军、机关我先行”作风建设专项活动,领导班子率先抓,市直卫健系统各党组织深入查摆问题59个,己基本完成整改。二是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检查,向有关单位移交问题126个,制定整改措施247条,现己基本完成整改。针对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存在不足,制定行业作风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共5方面28条,强化标本兼治,完善制度。三是推进巡察整改“回头看”。已完成整改问题36 个,完成率94.74%,补充清单完成整改问题12个,完成率92.31%。四家延伸直属单位已完成整改问题56个,完成率88.89%。四是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召开党建和纪检工作会,组织到廉政文化教育馆开展廉政教育,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梳理职责和权利清单。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审日常经费开支,严控机关三公经费。审批工作实行阳光化运行,按章办事、依法行政。制定《泉州市卫健委直属单位基本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强化直属单位财务制度管理,督促、指导。

  4.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落实网站、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加强公共领域宣传阵地管理,严格信息发布“三审制”,对直属单位开展意识形态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排查,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全方位宣传卫生健康工作,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成效,深挖先进典型人物,唱响主旋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强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2023年,我市卫健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总体要求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聚焦人民群众健康期盼,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狠抓项目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把“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贯穿全年工作,全方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