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关于转发 泉州市第一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晋江市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2-08-31 10:00 浏览量:
 

泉医改秘〔20223

 

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医改领导小组,市属各公立医院,福医大附二院,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

《泉州市第一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晋江市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立足工作职能,加大协调指导与倾斜支持力度;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其他市属公立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借鉴,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示范引领,严格对标对表,上下合力推动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泉州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

202283

 


泉州市第一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

省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泉州市第一医院

 

为全面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发挥示范医院排头兵作用,根据《关于转发省卫健委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示范工作的通知》(泉卫函〔2022164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219号)、《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示范工作的通知》(闽卫体改函〔2022854号)等文件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为根本,以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为核心,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以省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为标杆,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学科、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为标尺,将医院打造成为一家医疗技术先进、医疗质量过硬、医疗服务高效、医院管理精细、满意度较高的公立医院。2025基本达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监测指标(医院层面)》的相关要求,力争进入全国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级A+行列。

三、优化资源结构配置与功能定位

(一)合理规划各院区功能,优化院区资源布局。规划各院区的功能定位,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东街院区优先发展小专科,如口腔科、整复外科、眼耳鼻咽喉科等,盘活手术室的利用率;老年病院区主要以老年病和康复为主,拓展其他相关科室;城东院区作为主要发展院区,2025年达到开放床位约1800张,着力建设专业齐全的优势学科及疑难危重症救治中心。各个院区功能各异,相辅相成。

(二)争取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接上海高水平医院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争取国家有关部委、上海市、福建省政府支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拟分两步进行第一阶段,将在建泉州市妇产医院院区(占地16亩,建设面积4.41万平方米,200-300张床位),交由对方牵头负责筹建,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标准进行改造,配套相应医疗设备第二阶段,争取重新选址200-300亩,建设1000张床位规模的新院区。

(三)加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挥区域龙头作用。以发展临床重点专科竞争力和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为重心,按照核心型、紧密型、协作联合型三种管理模式要求,深化泉州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共建联合门诊、联合病房等手段,逐步提升集团内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水平;完善医疗集团双向转诊平台功能,实现转诊患者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基层首诊,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加强五大直属医技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实现转诊患者数据共享,开展医疗质控管理,健全质控体系,提升成员单位的诊断水平;规范药事服务管理,确保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统一药品保障,统一质量控制,推动药学服务联合协作,提升医疗集团整体药学服务能力和药品供应保障水平。

(四)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省级医疗救援队的建设,构建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学救援、传染病救治等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公立医院在公共应急体系中的先锋作用。

四、加强学科建设,建设高质量临床专科群

(五)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扎实推进2022年新增的普外科(肝胆外科专业)、胸外科、泌尿外科、临床护理、重症医学科五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到2025年建设周期结束时顺利达到建设目标。加强重点专科内涵建设,在现有10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的工作基础上,培育院内重点专科,争取再增加5~10个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对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通过对专科建设的工作扶持和资源倾斜推动部分专科努力冲刺国家重点专科。

(六)拓展专科发展新模式,强化亚专科建设。一是深化专科联盟等专科发展新模式,对接国家优质医疗资源。积极对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等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搭建跨地区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合作交流平台,提升肝肿瘤、胰腺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血液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消化内镜、疑难感染病等专科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逐步开展本专业范围内的限制类及高精尖医疗技术,填补区域内技术空白。二是培育特色专科,强化亚专科建设。在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上,以肝胆胰疾病、胸外、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泌尿疾病、妇产、麻醉医学、感染病、心血管病、神经医学、急危重症医学及儿科等优势学科群为基础,建设多学科协作团队,带动学科的全面发展,推动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与知名院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开设名医工作室,增强特色专科的区域影响力。

(七)以五大中心建设为基础,建设区域医疗急救平台。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福建省儿童(新生儿)医疗救治泉州分中心等五大中心的建设。通过整合多学科团队、优化急诊急救流程、改善医疗服务环境等措施,力促五大中心达到省内领先水平,部分中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依托完善的区域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成为区域内实力雄厚、技术一流、优质高效的医疗急救服务平台。

(八)强化外科能力建设,提高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调查分析四级手术和微创手术开展情况,将四级手术目录嵌入医院系统,加强过程管理,通过政策支持、设备倾斜、人才培养等方式,提高四级手术和微创手术占比;鼓励开展疑难危重症及关键技术病种,提供高质量医疗技术服务,CMI值达1.1以上。

(九)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医疗安全责任意识,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降低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

(十)建设达芬奇机器人中心。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建设达芬奇机器人中心,应用到医院外科手术中,包括肝胆胰外科、甲状腺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等,促使医院的微创手术再上一个台阶,提高医院的微创和四级手术占比。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创新人才招聘与引进方式,强化人才保障措施。用足用活高层次医疗人才引进配套政策支持,增加区域性引才优势。加大医学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招聘规模,特别是紧缺急需岗位人员招聘和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博士学历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引进一批在国内省内有影响力、临床科研成果较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争取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博士学位人才5-10名。

(十二)加强在职人才培养,完善继续教育奖励机制。实施百人培养计划专业团队培养,开展订单式精准化培养,遴选专业团队及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加强在职硕士博士人才培养,设立博硕士培养专项经费,对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及学历教育给予奖励,对脱产学习期间医护人员给予奖励或补助。

(十三)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制度,实行编制总量控制管理,按照编制床位与工作人员1:1.5-1:1.8的标准,核定医院人员编制数,并建立动态核增机制,床医比、床护比逐年提高。建立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选拔竞聘机制,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人才。探索实行医院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任期制,完善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把党员业务骨干选拔培养成为中层以上干部。

(十四)完善薪酬分配制度。继续推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党委书记、院长)和总会计师年薪制,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分级、分类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与医院薪酬总量、主要负责人薪酬等挂钩。推进从高层次人才逐步扩大至全员目标年薪制实施优化薪酬总量核定机制和分配办法,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及项目,医务人员固定薪酬占比逐年提高。合理兼顾差异平衡,向紧缺急需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的医务人员倾斜,提高低年资医生的薪酬水平。

六、加强科研能力建设

(十五)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建设中心实验室,强化与华侨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建。持续推进药物临床试验(GCP)工作,扩大临床试验机构的影响力。到2025年,争取承担70-100项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级课题3项以上;获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5-10项;CSCD期刊发表论文数≥70/年,SCI论文≥80/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22-2023年争取实现1-2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七、丰富优质服务内涵

(十六)扩大无陪护病房覆盖率。总结现有无陪护试点病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有序增加无陪护病房数量。优化完善患者满意度调查方式,提升有效随访率。持续探索医务社工+医学人文服务模式和志愿服务。加强医院人文关怀,提升医院暖实力

八、加快信息化建设

(十七)推动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2022年,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达到四甲水平,病历分级评价达到五级水平。

(十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2025年,拓展互联网诊疗,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探索开展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临床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九、强化措施保障

(十九)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贯彻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强化思想建设,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强化党支部创先争优,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完善人才使用和管理办法,健全医院干部管理制度,优化医院人才培养机制和成长环境,注重吸收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务人员等高知识群体入党,统筹选拔培养党支部书记与内设机构负责人,强化医院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二十)完善医院运营管理

1.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医院运营管理,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等手段,推动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加强预算管理,围绕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完善各环节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探索构建核心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实现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动态调整;加强成本管控,合理控制医疗成本,加快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逐步开展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和DRG成本核算;加强资产管理,构建资产采购、领用、库存等全链条管理体系,明确操作流程、管理规范、责任可查;加强价格管理,合理运用物价精细化管理软件,通过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实现患者医疗费用全程智能审核。

2.加强成本管控,合理优化收入结构。加强院内管控措施,提高技术劳务性收入,合理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加强成本管理,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加强耗材使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结合专科发展规划,积极创新开展新项目,提升医务性收入占比;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梳理现有成本数据,规范成本核算流程,重新理清绩效核算的成本项目,完善成本控制考核机制。强化业财融合,促进资产提质增效。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坚持厉行节约原则,加大力度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等经费,严控办公设备、严控信息化平台建设、严控房屋修建。进一步降低管理费用,加快资金周转,严禁举措建设、购买大型设备,降低负责总额。

4.完善内控制度,管控关键风险点。建立健全医院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基建、合同等方面重点关键环节,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防范和管控关键风险点,依法依规规范经济活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发挥经济管理工作的服务、保障和管控作用。

(二十一)积极推进DRG收付费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和落实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收付费工作,分阶段、抓重点、阶梯式推进改革工作,建立完善机制,注重提质增效,高质量完成DRG收付费方式改革各项任务。

(二十二)强化医院文化建设。加强医德教育,注重预防导向,引导医护人员廉洁、规范从医。打造以医院愿景、院训、院徽、院史等为核心的医院文化体系,将文化建设融入医疗服务、队伍建设、内部治理、健康宣教等方面,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践行爱岗敬业。弘扬厚德尚义、格术致知的医院核心文化。继续组织评选十佳医护团队,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注重人文关怀,多形式、多渠道关爱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建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

十、组织实施

(二十三)强化组织领导。医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内设各部门(科室)协调配合,加强宏观监控,微观管理,定期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得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十四)明确责任分工。根据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时间表、线路图,牵头部门主动联合相关科室做好各项指标的监测、管理和推进工作。

(二十五)开展监测评价。坚持问题、目标双导向,对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监测指标(医院层面)》(附件)、医改相关任务台账等,定期进行自查自纠。定期收集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分析改进。

(二十六)营造良好环境。调动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建长效机制,营造崇尚生命、关爱健康、尊重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形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高质量发展新环境。

 

附件:泉州市第一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监测指标责任分工和目标要求

 

 

附件

泉州市第一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监测指标责任分工和目标要求

 

指标

标要求

责任科室

2025年目标值

资源结构与功能定位

1.床医比

逐步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科

医务部

1:0.45

2.床护比

逐步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科

护理部

1:0.8

3.三级综合医院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

逐步下降

医务部

门诊部

病案室

17.30

4.三级综合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占比(%

逐步提高

医务部

病案室

35

5.三级综合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

市级三级综合医院目标值≥15

医务部

病案室

23

质量安全与服 务改善

10.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逐步下降

医务部

病案室

2

11.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天)

低于全国平均值

医务部

病案室

<7

12.三级综合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

市级三级综合医院目标值≥ 0.95

医务部

病案室

>1.1

13.三级综合医院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

市级三级综合医院目标值≥15

医务部

病案室

25

14.三级综合医院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

目标值≤0.01

医务部

病案室

≤0.01

15.三级公立医院无陪护病房覆盖率(%

逐步提高

护理部

50

指标

标要求

责任科室

2025年目标值

运营服务效率

与激励约束

16.公立医院本期盈余(万元)

目标值≥ 0

财务科

>0

17.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目标值≥40

财务科

医务部

药剂科

物资供应部

护理部

28

18.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费用不含药品收入(元)

逐步下降

财务科

医务部

物资供应部

护理部

<100

19.资产负债率(%)

目标值≤35

财务科

≤35

20. 管理费用占费用总额的比重(%

逐步下降

财务科

<6

21.人员费用占费用总额的比重(%)

目标值

50左右

财务科

人力资源管理科

>38

运营服务效率

与激励约束

22.人员薪酬中稳定收入的比例(%

目标值

60左右

人力资源管理科

财务科

60

23.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

低于全国均值

财务科

医务部

护理部

门诊部

药剂科

物资供应部

<5

24.按病种付费(含DRGDIP、单病种)的住院参保人员数占比(%

逐步提高

医保科

35

指标

标要求

责任科室

2025年目标值

队伍建 设与持 续发展

25.住院医师首次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

目标值≥90

科教科

≥91%

26.三级公立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技成果转化金额(万元)

逐步提高

科教科

实现1-2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27.每名执业医师日均住院工作负担(床日)

逐步下降

医务部

人力资源管理科

病案室

<1.5

满意度 评价

28.门诊患者满意度

逐步提高

门诊部

服务中心

监察审计科

≥90

29.住院患者满意度

逐步提高

服务中心

监察审计科

护理部

≥95

30.医务人员满意度

逐步提高

监察审计科

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职工满意度全省排名进100

其它相

关任务

落实

31.政府指令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按要求完成

各行政职能科室

按要求完成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情况

按要求完成

各行政职能科室

按要求完成

 


晋江市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

省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晋江市医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219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抓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契机,按照强综合、精专科,中西医并重原则,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开发推广创伤高新技术和适宜技术,建成福建省创伤医学中心、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5年,建成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福建省级重点专科4个及以上,打造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病例组合指数(CMI)超过1.0,医院开放床位规模达1200张,力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500人、注册护士数达到1000人,医护比达到1:2,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进入前300名,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整体提升,辐射福建及周边省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二、深化综合医改,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一)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大力弘扬苏区医疗卫生工作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优良作风。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相关科室齐抓共管的医院党建责任体系,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医院党委强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医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办法,促进医院管理团队建设。

(二)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积极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巩固泉州市松散型医用耗材采购联盟运作模式,作为医保部门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外的补充,逐步提升医用耗材定价话语权。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支付结余资金合理使用。落实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工作。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对从上海六院引进的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积极跟进福建省制定的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政策,按省、泉州市关于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政策的流程要求进行申请。

(三)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决策机制,制定医院章程,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考核,推动以制度为抓手,规范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推动医院实现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模式集团化。

(四)完善医院运营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推进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完善收支管理、资产控制、会计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采购监督信息公开等内部控制制度,按规定及时公开医院相关财务信息。落实依法执业主体责任,加强医院安防系统建设,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及扫黑除恶机制。

(五)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依据医院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医务人员工作量、床位数等情况,推动人员总量及编制动态调整。完善人才聘期考核制度,实行聘期目标考核。合理设置岗位,制定岗位责任书,定期评审考核。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医疗服务、教学科研、辐射带动等方面形成一套与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并逐步建立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考核机制。完善双培养机制,强化党员业务素质,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增强党组织的造血功能,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

(六)完善薪酬分配制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优化薪酬总量核定机制,提高人员支出占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力争5年内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提高到50%。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合理分配员工薪酬。落实医院主要负责人(党委书记、院长)和总会计师年薪制,将管理部门考核结果与医院薪酬总量、主要负责人薪酬等挂钩。

三、加强学科建设,打造闽西南创伤医疗高地

(七)高位嫁接高端医疗资源。加快引入、平移上海六院优势医疗技术,在同质化标准的严格管控下,填补泉州市乃至福建省医疗领域技术空白。巩固提升骨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成果,骨科争创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争创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病理科、医学检验科争创为省级临床重点实验室,构建涵盖创伤主要病种的专科群。到2025年,四级手术占比达到20%

(八)建设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开发推广创伤高新技术和适宜技术,提高常见创伤、严重创伤和创伤并发症的综合诊疗能力,根据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完成创伤收治病种90%以上,完成创伤技术开展90%以上,推动区域内创伤医疗救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大幅度缩小与发达地区创伤科医疗资源的差距,促进创伤出省就医率明显下降。

(九)建立创伤综合救治团队。由核心科室和支撑科室固定人员组成,前期依托罗裳院区外科综合楼,以规模满足功能定位,具备独立的创伤复苏单元、创伤病房、创伤重症监护病房,建立完善组织架构和相关专业固定的医务人员,实现创伤中心实体化。中远期以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和功能定位,按照强综合、精专科思路规划建设晋东院区

(十)加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建设。加强院前急救转运与院内救治协同衔接,进一步规范建设胸痛、卒中和创伤中心,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打造城市15分钟急救圈。

(十一)推广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进一步完善多学科诊疗工作机制,推进建立临床药师、护理人员参与疑难复杂疾病多学科诊疗新模式。

(十二)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减少重复检查。积极开展日间手术,完善相关管理机制,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力争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达20%以上。  

(十三)支持符合业务开展需求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配置医用直线加速器用于放射治疗,拓宽肿瘤治疗的手段,力争新建晋东院区时配置复合手术室、骨科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等大型医用设备,助力学科建设,提升危重症救治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辐射周边地区。

四、优化服务内涵,着力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十四)改善医疗服务流程。完善医保电子凭证结算流程,引导群众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提升医保电子凭证结算率。全面开展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提高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力争达到90%以上。简化服务流程,实行一站式医技预约服务、诊间结算服务,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力争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十五)开展精准用药服务。开设药学门诊,向患者提供专业用药指导。临床药学病区全覆盖,每位药师负责2-3个专业,向相应专科提供合理用药支持。推行慢性病线上开方及中药代煎服务,加强慢性病长处方管理。

(十六)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合理增加护士配备,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数的比例不低于95%5年内床护比力争达到1:0.8。提升护理服务效能,强化人文关怀,病区优质护理覆盖率达100%。完善无陪护病房建设工作方案,实行分层无陪护模式,逐步提高无陪护病房覆盖率,力争5年内覆盖率达到20%。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项目,制定完善的运行机制,搭建互联网信息管理平台,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

(十七)推动社工站建设。开展公益慈善和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慈善机构的资源优势、志愿服务的人力优势,推动社工+慈善+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实现叠加效应。

(十八)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合理确定康复治疗、老年综合评估等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扩大家庭病床办理人数,积极落实居家医疗服务和家庭病床管理与医保支付等政策,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五、注重人才引培,推动医学科研创新发展

(十九)加强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化医教协同,推动教学楼临床培训中心建设。设立卫生人才专项基金,制定人才引培计划,引进紧缺、高层次医疗人才及管理团队,扩大临床医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及博士招引规模,拓宽本土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提升医院的造血功能,围绕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需求,培养一定数量专科领域骨干,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上海六院和福建医院间人才共享、相互流动机制。选派技术和管理骨干,通过进修学习、导师一对一带教、学历深造等多种培养方式,进一步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加强护理人才培养,遴选老年、儿科、重症、传染病、康复等紧缺专业的护理骨干至国内高水平的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

(二十)培育前沿医疗技术高地。开展创伤临床医学转化研究,建设区域内一流科研及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力争2年内成为全省创伤师资力量和骨干力量培训基地。建立省部级临床培训中心,力争5年内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研成果产出达到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评审要求。

(二十一)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建设动物实验中心、临床数据中心、科教管理信息化平台,规划生物样本库,满足临床研究所需基础性平台。加强科研交流配套建设,结合晋江市创新创业创造园(三创园)功能定位,在三创园筹建上海来闽医疗专家科研、教学交流基地,保障上海来闽医疗专家科研、教学交流需求。激励科研人员积极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探索与医药器械企业合作模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通过科学研究改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策略和更优的治疗模式。

六、实施数字医疗,加快智慧医院发展

(二十二)推动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推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实现统一数据管理,中级医疗决策支持,到2022年底医院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应用水平达到5级。推进医共体信息一体化建设,实现医共体单位的互联互通。

(二十三)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平台。构建全景数据分析平台,以全院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多场景、多维度的深度学习建模,并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加强医院内各维度指标、运营信息的趋势全景追溯分析,为医院高效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七、发挥辐射带动,促进资源下沉共享

(二十四)巩固完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规范运行,提高医学影像中心等六大中心基层辐射率和利用率,推动儿科、产科等群众急需资源下沉。加强医共体内基层成员单位能力建设,通过下派医护团队、实施医保倾斜政策等措施,畅通患者下转渠道,引导医院高年资医生定期到医共体基层成员单位坐诊。

(二十五)促进医防融合发展。优化感染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房布局设置,加强医院公共卫生科标准化建设,完善医防协作和业务融合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及疫情防控应急能力。

八、强化组织保障,纵深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十六)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质量管理科),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部门协同、健全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对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等指标开展监测评价,实行闭环管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十七)强化职责分工。质量管理科负责牵头抓总,实施分类指导;医务科、人事科、财务科、医保物价科、宣传科、护理部、药学部等科室积极配合,细化完善相关支持措施,推动医院服务功能到位。

(二十八)强化质控评价。建立、健全医院质量管理构架,构建及完善覆盖各临床、医技科室及行政、后勤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完善目标监管体系,多形式开展质量改进项目,强化结果与绩效评价相挂钩,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二十九)强化氛围营造。以弘扬传承晋江经验”20年为契机,加强医德教育,强化恪守廉洁自律的底线自觉,建设崇德、精医、博爱、奉献的医院文化,挖掘整理医院历史、文化特色和名医大家学术思想、高尚医德,提炼医院院训、愿景、使命,凝聚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与安踏共建,推动医院运动文化等特色项目建设。通过医院公众号、新闻媒体等载体,宣传医院先进事迹,引导医务人员践行爱岗敬业、坚守医者仁心,不断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营造尊医重卫社会氛围。

 

附件:晋江市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监测指标目标要求和责任分工


附件

晋江市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监测指标

目标要求和责任分工

 

类别

指标

2025年目标

责任科室

一、资源结构与功能定位

1.床医比

1:0.42

人事科、医务科

2.床护比

1:0.8

人事科、护理部

3.医护比

1:2

人事科

4.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

≤20

医务科、门诊部

5.三级综合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占比(%

≥35

医务科

二、质量安全与服务改善

6.三级综合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

20

医务科

7.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

医务科

8.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天)

≤7

医务科

9.三级综合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

1

医务科

10.三级综合医院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

≥25

医务科

11.三级综合医院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

≤0.01

医务科

12.三级公立医院无陪护病房覆盖率(%

≥20

护理部

 

 

 

 

 

 

 

 

 

 

13.公立医院本期盈余(万元)

≥0

财务科

14.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40

医务科、财务科

三、运营服

务效率与激励约束

15.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费用(不含药品收入)(元)

≤100

财务科

16.资产负债率(%)

30

财务科

17.管理费用占费用总额的比重(%

≤10

财务科

18.人员费用占费用总额的比重(%

50

财务科、人事科

19.人员薪酬中稳定收入的比例(%

60

财务科、人事科

20.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

≤5

医务科、财务科

21.按病种付费(含DRGDIP、单病种)的住院参保人员数占比(%

31

医保物价科

四、队伍建设与持续发展

22.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90

医务科、科教科

23.三级公立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技成果转化金额(万元)

5

科教科

24.每名执业医师日均住院工作负担(床日)

≤1.5

医务科、人事科

五、满意度评价

25.门诊患者满意度

≥90

院务办

26.住院患者满意度

≥95

院务办

27.医务人员满意度

≥95

院务办

其它相关任务落实

28.政府指令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按要求完成

各相关科室

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情况

按要求完成

各相关科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