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组建县级医疗机构牵头“横向整合”
与纵向联合的“医联体”不同,所谓“医共体”,是由县级政府主导组建、由县级医疗机构牵头,若干家其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成员单位组成的医疗共同体,更倾向于医疗资源的“横向整合”。
“原则上,牵头机构要为二级甲等以上的医疗机构,也可以为有条件的县级中医院和经等级评审为二级的乡镇卫生院,甚至可以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运作成员单位实行“一体化”管理
“医共体”组建后,如何管理运作?根据《实施方案》,将由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统筹负责“医共体”的建设规划、保障投入、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督等大事项。
运行过程中,牵头机构将对各成员单位实行“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涵盖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医疗质量管理、药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维等六大方面。“这样一来,‘医共体’联系更加紧密、资源整合更加到位,运营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实施方案》还明确,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打包支付将让“医共体”统一管理,进一步建立紧密型利益共享机制,让“医共体”联系更加紧密。
“在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和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上,我们着力‘大手拉小手’,明确了市对县、县对乡的帮扶机制,并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全覆盖帮扶县级公立医院、利用县域‘医疗云’支撑县级优质医疗资源、推进乡镇卫生院评审二级医院、推广‘一村一策盘活基层资源’先进经验等方式,强内涵、优服务。”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人事薪酬、‘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和人才队伍方面,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卫技人员县管乡用机制,在薪酬、职称评聘和职业发展等优先向基层倾斜;同时以高血压、糖尿病防治为切入点,实现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连续服务,提高‘医共体’的互动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