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智慧调度 让急救“零等待”
时间:2023-05-30 10:06
浏览量:
日前,由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建设的“急救优先调度系统”项目,经市数字办委托其主管部门市卫健委组织竣工验收,已顺利通过验收评审。该项目不仅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新举措,更是患者的福音,通过强化120指挥调度接警规范化建设,优化急救资源,提高急救效率,大幅提升中心城区急救网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规范化接警流程,提高调度质量和服务水平
急救优先调度系统为调度员提供一套完整、统一、标准化的接警流程,从而进一步规范事件登记和症状识别,实现对患者和现场评估标准化,减少调度员个人经验的影响,让每个呼救者可以享受到同一水平的急救调度服务。急救优先调度系统35个主诉预案包含上千个标准化急救反应编码,这些急救反应编码按时间的紧迫性(急不急)和处置的复杂度(重不重)两个角度分为六个级别:Ω-A-B-C-D-E,Ω最轻最缓,E最重最急,每个级别的急救反应编码都对应不同的急救响应力量。系统依据调度员对呼救者关键问题的问询,获得的现场安全及患者病情信息细节,自动为调度员推荐最适合调派的急救反应编码,从而提高调度质量。
为患者赢得救治黄金时间,实现急救“零”等待
急救优先调度系统设置了指导模块,具有电话指导功能,可以让调度员通过问话,准确地识别患者病情,并用清晰、易于遵从的指令,指导现场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真正将院前急救“关口”前移到“电话接通,急救开始”,弥补了120救护车抵达现场前患者等待救治的急救“空窗期”。心脏骤停早期进行心肺复苏是长期困扰急救界的“最后 1 公里”难题,对此该系统在识别出患者心搏骤停后,调度员一方面迅速派出救护车,另一方面可立即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对患者进行CPR,让呼救者从“等待救援”变为“参与救援”,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能消除急救等待期,对院外急救成功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该系统投入使用后,仅5月1日以来已通过电话指导成功抢救4例心脏骤停患者。
急救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医疗纠纷
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把需要急救的事件分成 33 大类,并分别制定调度预案,能够较好地解决急救资源浪费和“无车可派”现象问题。调度员只要严格按照预案准确地对伤病员进行病情评估和等级分类,根据等级分类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派急救资源(包括调派不同等级的医护人员和不同类型的救护车),及时把患者相关信息发送给120出车人员做好出车前相关急救设备和药品准备,从而实现急救资源调度分级化和优先化,让有限的急救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从而提高急救效率,减少因“欲派无车”或等候时间过长引发的医疗投诉和纠纷。
发挥监测预警作用,防止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
急救优先调度系统附带有新发传染病监测工具,它可对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疫情早期和当地尚未出现大规模暴发流行时,发挥监测预警作用。当调度员在询问主诉时,发现有较多患者出现预案相关呼吸问题,或在受理其他预案时从呼救者提供的信息中怀疑患者具有流行性疾病特征,即可使用 EIDS 监测工具,询问和登记患者流行病史、相关症状等信息,通知属地疾控中心排查,同时提醒出车人员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对患者及身边人进行常规性健康教育指导,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避免到人员聚集场所,还可及早提醒卫生健康委员会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发挥入院前的指挥调度在传染性疾病疫情暴发流行防控中的预警前哨作用。
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建设的“急救优先调度系统”项目的应用,通过120调度员的医疗指导贯穿院前医疗急救整个过程,真正实现院前医疗急救“零等待”,为急危重病人架起生命的桥梁,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泉州12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