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属公立医院中层干部第一期培训”开班,这场首次聚焦市属公立医院中层干部的专题培训,既是泉州医疗人才培育的“创新动作”,更折射出这座城市持续织密“引才、育才、固才”三张网,打造医疗人才“强磁场”的深层布局。从城市到乡村,从政策到服务,泉州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让医疗人才引得进、育得出、留得住。2025年,随着“府校合作”“名医工作室”等项目的深入推进,这座城市的医疗人才“强磁场”将持续增强,为市民健康福祉筑牢坚实保障。
培训班现场
多元引才 打破壁垒广纳“活水”
从破解全球仅5例的羟基脲相关肠溃疡病例,到为患黄疸20年者确诊罕见遗传病,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余雪平博士团队多项研究登上国际期刊。这背后,既有团队深耕临床的执着,更离不开泉州对高层次医疗人才的持续引进与平台支撑。2019年,江西籍博士余雪平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便回到泉州市第一医院,依托医院搭建的福建省细菌真菌感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团队以“三维诊断法”的独特思路,每年为超3000例疑难病例确诊,让泉州及周边患者在家门口得到一线城市的诊疗服务。
不止“引团队”,泉州引才的“诚意”也吸引着青年才俊。“选择来泉州,不仅因为这里给的科研启动资金、住房补贴够‘实在’,更看中能和顶尖专家团队长期交流的机会。”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工作两年多的石婷婷博士,说起选择理由时眼神发亮。
无论是顶尖团队还是青年学子,多元引才渠道让泉州医疗“蓄水池”不断扩容。“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249家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8支卫生健康领域高水平团队。2024年,全市卫健系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累计参加46场校园招聘,引进卫技人员2315名,新增市级卫健领域高层次人才833人。
精准育才 搭台赋能锻造“尖兵”
今年1月初,泉州市正骨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黄医生通过公开竞聘,成为急诊科首位“90后”学科带头人,医院将对竞聘上岗人才实施个性化培养。“带教导师教技术,辅导导师带思路,这种‘技术’+‘思路’双提升的模式,对我入职后的成长特别有帮助。”泉州市第一医院“00后”住培医师林医生对医院实施的“双导师制”表达出信心。
这样的“成长加速度”在泉州医疗系统并非个例。为让人才“冒得出、长得快”,泉州打出育才组合拳:实施“泉医英才”计划,2024年选派1883名骨干赴省内外高水平医院进修,471名医务人员取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2022年—2023年定向培养紧缺专业人才117人;“十四五”以来招聘乡镇卫生院编制骨干571人,脱产培训乡村医生260人。近日启动的市属公立医院中层干部培训,更是聚焦公立医院中层干部领导力提升、运营管理等实战内容,让公立医院管理者们“充电赋能”。
长效固才 厚植沃土留住“医心”
“每月多了1000多元的补助,还有养老保险,现在心里踏实多了!”南安市金淘镇文山村“00后”村医小苏,毕业后通过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入职,是泉州基层人才政策的受益者。去年,泉州出台乡村医生待遇提升方案,为像小苏这样的年轻村医解决了后顾之忧。
留住人才,不仅要“待遇留人”,更要“事业留人”。泉州市正骨医院对竞聘上岗人才建立“双通道”晋升体系,让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享有同等发展机会。安溪县医院通过“县乡一体”模式,让乡镇医生能参与县级医院手术,不仅业务能力快速提升,而且成就感满满。数据显示,2024年安溪县级医院三四级手术量较2017年增长了近2倍,这背后体现了基层人才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来源:泉州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